相关试题
-
Ⅱ级 56. 根据《电力需求响应工作规范(试行)》,基于历史负荷数据,考虑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经过科学计算,确定负荷基线,通过与实际负荷曲线比较,认定响应量。
-
Ⅱ级 33. 根据《电力需求响应工作规范(试行)》,需求响应评估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科学计算确定( ),与实际负荷曲线比较后认定响应量,并接受政府监督。
-
Ⅱ级 59. 根据《电力需求响应工作规范(试行)》,通过需求响应削减用电负荷时,电力用户(负荷集成商)在需求响应过程中响应时段平均负荷低于基线平均负荷,其差值大于等于响应能力确认值的80%,则视
-
Ⅱ级 57. 根据Q/GDW 11852—2018《电力需求响应负荷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要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期间用户实际监测负荷不大于基线负荷,视为有效响应。
-
Ⅱ级 38. 根据《电力需求响应工作规范(试行)》,负荷聚合商制定自身参与需求响应的实施预案,做好所集成负荷资源的有效管理,确保履约执行需求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