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
-
(2006年4月)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2006年1月)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2005年4月)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2007年4月)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
-
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又属于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的是()。
-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
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
学生的()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原则,是由()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