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 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II级、III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III级围岩变更为V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相关试题
-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
-
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 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
-
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 3、事件3中,指出结构防水层施工做法错误之处,并改正。 4、事件3中,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
-
。 问题 1.指出该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错误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资料中隧道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含哪些内容? 3.针对事件1,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故,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防
-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3900m,隧道沿线路走向为6%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III、IV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IV、V级为主。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