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在学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时,教师提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
在“DNA的复制”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在云平台上上传自制的多段针对重、难点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基础好的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重播和暂停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课堂上,教师...
-
下列属于生物科学素养内涵的是( )。 ①具备生物科学概念 ②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③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典型案例,结合自己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分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做法( )。
-
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
-
关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及其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时,某教师首先呈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接着提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这样的提问属于( )。
-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家蚕幼蚕的体色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技小组用黄茧黑蚕和白茧黑蚕两种蚕作为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
-
下图是甲、 乙两个家族系谱图。甲家族有Z遗传病患者,乙家族有红绿色盲(B-b)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家族中的I-1既含有基因 B,又含有基因
-
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式是( )。
-
下图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科学成就是( )。
-
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
-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18% ,Aa的个体占78% , 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一个不同岛屿上都分布有某种动物,该动物具有一对等位基因 A.a。这三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变化如图中曲线①~③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用基因型为DdTt水稻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幼苗期用适当秋水仙素处理,经过此种方法培育出的二倍体水稻植株( )。
-
连续调查某生态系统中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它们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下图表示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群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